每年3月是日本学校一学年结束的时间,也是日本大学生毕业的时间。今年,大学毕业生将面临一次重大考验。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显示:截至去年12月1日,将在2011年3月毕业的大学生的全国平均就业率仅为68.8%,较前一个年度下降了4.3个百分点,是日本自1996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在世纪交替的2000年前后,日本因经济低迷,曾一度出现了被称为“就业冰河期”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期。对于今年的调查结果,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日本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入了“超冰河期”状态。
经济困局引发就业难
在历年大学生就业调查统计结果中,今年的就业率首次跌破70%。分析人士认为,日本企业为节省开支减少招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般从大学三年级时的10月份开始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并向发布用人信息的企业进行注册。注册之后,大学生会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种就业说明会,从中筛选自己喜欢、有意就职的企业或单位。进入大四后,学生还要参加企业组织的考试和面试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相关考试的人员会得到企业“毕业后欢迎来本公司工作”的承诺,这一就业承诺在日本被称为“内定”。
在经济形势良好时,企业为了招收优秀人才往往争先恐后地提前开始选人。当下经济形势不好,日本一些企业却提前完成了新人的录用工作。关于这一点,一名大企业人事部门的职员告诉记者,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提前录用反而说明了企业选择人才的慎重态度。一是因为近年大学数量增加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企业拟录用人数虽然不多但不得不应对大量的求职信,这需要有一个提前量。二是有海外投资业务的企业开始注重从当地录用人才,录用外国人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些都加剧了日本国内的就业困难。
在企业收缩用人指标的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热衷于应聘大企业、著名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或者不愿到中小企业就职的现象,这是造成当前日本就业难的另一大原因。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少就业指导人士明确指出,就业活动是另外一个概念的市场行为,它具有双向性,不仅仅是人才选择市场,同时市场也在选择人才。而在这一点上,不少大学生却存在着眼睛只盯着大型企业、著名企业,不管自己的专业如何、兴趣是什么,只是希望能到这样的名企业中谋个职位。而对于那些希望能够录用到相关人员的中小企业连看都不看一眼。从而导致日本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形成千人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
政企联动努力促就业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日本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使出各种招数,努力缓解就业压力。
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日本政府日前出台规定,把毕业3年之内的大学毕业生均视同应届毕业生,对于录用此类人员的企业,政府将向企业提供专门资金以示鼓励。
一些地方政府也为促进当地的就业举办各种招聘会,并通过就业指导、支援机构等以中介的形式向求职者推荐更多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日本广岛县福山市专门开展了针对“宅人”的就业援助活动,希望企业为这些人提供实习机会,以帮助不善言辞、羞于与人沟通的“宅人”早日走出家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此外,作为就业人员的主要接收方,由日本大型企业组成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则要求其会员企业推迟用人说明会的举办时间,努力扩大录用指标。
作为就业人群主力的大学生,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就参加各种就业说明会,收集了解就业信息。为了获得国内稳定的工作,不少学生放弃了留学机会。
由于求职信和短时间的面试难以显示求职者真正的能力,通过新技术手段加强宣传成为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的新方式。千叶大学3年级学生中岛明日香提出了利用“脸谱”需实名注册的特点来投递求职信的方案,并于去年11月创办“脸谱就业活动部”,与企业的人事部门合作举办了多次学习会,促进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据统计,日本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理工科专业。以去年的就业情况为例,日本全国理工科专业未就业率为11%,而文科专业的未就业率却接近30%。对于这一状况,一些学生选择了“曲线就业”的方式,即大学毕业后再去读1到2年的专门学校(类似于职高),然后再寻找就业的机会。
据报道,日本去年毕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中有近2万人(约为24%)选择了这一方式。由于专门学校的专业性强,就业率大大提高,大学毕业后再读专门学校成了未就业者的一个新选择。前不久,在东京举行的一个就业招聘会上,30多所专门学校的展台占据了会场相当大的区域,工作人员高举着“招生”的牌子.